心灵驿站

尊重并非戏言

发布时间:2016-12-13

浏览次数:552

来源:云开·kaiyun体育有限责任公司

点赞数:0

尊重并非戏言

---读吴非《致青年教师》有感

尊重并非戏言!

当老师的,特别是一些当班主任的,在工作总结中,在经验交流中,在师德演讲中,“尊重学生”这四个字恐怕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但------

镜头一:“下课跟我到办公室去!”“给我蹲下说话!”“给我趴地上做100个俯卧撑”……诚惶诚恐,非常不情愿、累得趴在地上不起,老师的教育目的似乎已经达到: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上课再做小动作!

设想一下,如果你去孩子学校,正好看到你的孩子在办公室接受这样的处罚,你会怎样理解这个老师的行为呢?你会认为坐着的那个盛气凌人的人是一位师者吗?

镜头二:“课间十分钟你都去干啥了?又迟到了,给我站到教室外面!下午把你家长叫过来!”满头大汗、满腹委屈、欲言又止,老师的教育目的似乎已达到: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再迟到!

设想一下,如果老师让孩子把迟到的原因——上节课老师拖堂,孩子这两天拉肚子,家长本想给孩子请假,让孩子在家休息两天,可孩子说快考试了不想落下成绩坚持到校上课说清楚的话,又会怎样呢?

镜头三:“数学作业竟敢不写完,你胆子太大了,罚抄100遍”“这么简单的几首诗都不会背,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每首诗罚抄30遍,看你还会不会?”低头无语,内心挣扎,满脸羞愧,无地自容。老师的教育目的似乎已达到: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不写数学作业!古诗背诵看你还敢不敢不背!

设想一下,如果老师知道昨天晚上孩子的父母闹离婚,孩子是在哭了大半夜后抱着自己的玩具娃娃才昏昏睡去,早上起来才发现作业还没完成的真相后,又会怎样呢?

……

尊重学生并非戏言,并非口头之快、冠冕堂皇。上课做小动作、课间迟到、作业没有完成等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在我们这样生源很不好的普通初中。遇到一点问题就责罚、停课、叫家长,必须这样去处理吗?以上这些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何谈对学生的尊重!一个孩子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三年初中时光,那该是一段多么痛苦的人生经历呀!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如何去形成健全的人格?

尊重并非戏言,需要我们的爱心。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上面的行为可能有人会说“我这样是为了学生好”“我也是爱学生才这样做的”,如果这也算是一种爱的话,这也只能是一种“残爱”。中国古代把学生称为“弟子”,吴非先生解读的是----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和“儿子”,教师是学生的“父兄”。虽然我们不必以父兄自居,但在今天的社会里,像亲人一样爱自己的学生该是学生多大的福气呀!像上述行为,学生仿佛就是自己的仇敌,老是给自己找事,这样的师生关系怎么会产生彼此的尊重和关爱呢?只有真正拥有了一颗“爱心”,尊重才非一句戏言。

尊重并非戏言,需要我们的耐心。吴非老师也说,教育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慢活,因此才有“百年树人”之说。台湾作家龙应台也曾说过: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等这个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岁的手指。花绳绕过来,刚好要系上的时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来,在淡水街明亮的阳光里,在石阶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岁的手指。教育学生的事情往往快不起来,所以不能急,要有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可是,平常工作中,我们总是显得太急了。我们每次和学生谈话后,总希望孩子第二天就能洗心革面,焕然一新,这只能是一厢情愿。一旦急起来,我们的心态就会失衡,会做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情,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没有耐心,急躁中怎么会有尊重?

尊重并非戏言,需要我们学会倾听。吴非先生列举的那个经典的“孩子咬两个苹果”的故事,能给人很多启迪。以平等的观念倾听孩子把话说完,不要无端地打断学生的话,很多时候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如上,让迟到的孩子说明情况,让作业没完成的学生讲清原因,还会有上面尴尬的场景吗?学会倾听不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吗?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我认为是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往往会有“我的地盘我做主”,自己说了算的意识,处理学生问题凭主观臆断较多,武断较多,按经验办事,常常会自以为是,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解释或申诉,也就容易伤害学生。学会倾听实际上是一种个人的修养,需要我们提高学识,树立我们的平等观念,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这样,才是对学生的一种真正的尊重。

尊重学生不是一句戏言和笑谈,需要我们付出爱心,有等待的耐心和学会倾听的平等观念,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生动活泼,师生之间才能出现彼此的“人文情怀”,校园生活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