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打开关住自己的门

发布时间:2017-12-11

浏览次数:1003

来源:云开·kaiyun体育有限责任公司

点赞数:23

打开关住自己的门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快乐和幸福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力量,教师职业的平淡在悲观的人眼里是人生的荒漠,没有尽头、没有激情;而在乐观的人看来却是一种波澜不惊的伟大,一种引导生命个体逐渐走向完美和成功的低吟浅唱。作为教师,唯有真诚皈依自己的职业,把自己匍匐在地上,用心去感受教育的真谛,聆听教育拔节的声音,才能把自己从无尽的愤懑、满腹的牢骚中解脱出来,才能寻求到心灵力量是支撑,心平气和地在自己的教育旅途中感受到职业的幸福”

——《教师幸福的本源》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就犹如书名一般,是学校这些年赠阅的书中让我感觉最真实的书籍,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的曾经与现在。书中画面感极强的叙述像一则则故事娓娓道来,勾起我的一次次回忆。整本书我看了好多遍,让我感触颇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我在教师这个岗位已经奋战了11个年头,在这11年里,有如春草般茁长成长的岁月,也有如夏花般绚烂绽放的经过,有如秋实般满满的收获,更有过如冬雪般的心寒与失落。一度迷失了自我,想过放弃,想过逃避,想过离开曾经那么热爱那么坚守的岗位,甚至想过就此结束教师工作。后来,在众多领导和老教师的安慰、鼓励下我又一次重返校园,渐渐找回迷失的自我。现在想来,我何尝不是自己给自己了一道无形的门,然后自己把自己关住了呢。这道门不是工作方法上的,是思想上的,精神上的,总感觉时时处处都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苦恼。在这道门前我不是选择逃避就是选择后退,总是没有勇气前进,冲破,总是缺乏继续前行的勇气和继续成长的动力。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教师》第一章有篇文章题目是《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里面有段话这样写:优质的教学环境、较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确实是一个教师成长和成功的肥厚土壤,但若没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这一切都是空谈,甚至成为教师前行的牵绊。对于我来说,让我想起了刚入校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的我是努力地,勤奋的,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奖状证书放满抽屉。可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这些成就百分之九十与我的勤奋有关,我总觉得是因为我上过好大学,在当时拥有双学历才成就了我不同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悟性。如今很多个三年过去了,证书没再怎么增加,种种荣誉也与我擦肩而过,甚至连职称都评了六次还没通过。我试着不在乎,试着掩饰自己的落寞,但心里的震荡是真实的。到如今,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太放纵自己。当自己还沉迷于以前的那些微小的荣誉接踵而至的喜悦时别人早已经积极的奋勇直追了。“每一位教师都是平等的,不唯学历、资历,只唯能力。”教师的能力不是一直固有的,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怎可以再一直这样执迷下去,沉沦下去。苏霍姆林斯基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这样的建议:“无论年轻时候充满了多么热烈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高的评价自己,懒惰,年纪轻轻就想着吃老本是没有办法做“教育”的。又如第三辑梁老师的那篇文章“‘磨砖作镜’的教育境界”中说的:“功利性的发展规划,必然会滋生出功利性的教育行为”。虽然我没有太把自己的工作往功利性上去靠,但我的确也被一些结果所左右。“如愿者,当然心高气傲,盛气凌人;而失败者,却常常偃旗息鼓,怨声载道,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其实不正是曾经自己出现过的现象嘛。我被自己给自己的那道门关的太严了。“殊不知,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如此规划,胜也罢,败也罢,都失去了教育的本意。”磨砖作镜,虽成不了镜,但是磨镜时的专注、执着、期待、梦想与记忆,不也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一抹生命的灿烂吗?至于磨砖的结果,又何必太在意?

我必须打开曾经关住自己的那道门,那道让我沉沦于美好,忘却了勤奋,纠结于得失,忘却了付出,痴迷于懒惰,忘却了坚守教育之路的门。它就像是一座壁垒,如果打不破,即使给我一片大海,我也没有自由的感觉。

朱永新教授说过:“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我该追求的。不以自身的曾经做资本,不对得不到的奖励而抱怨,不为一些称谓而功利,“打破关住自己的门”,“跟摄影师学‘专业情谊’”,努力“守住专业发展的自信”,相信“每只鱼缸都是一片大海”,“挖口自己的专业之井”,懂得“今天,我们为什么而教书”。

我要感谢学校的赠书,感谢在我职业道路上迷茫时给我帮助给我鼓励的领导和老教师们。入夜时分,静静的问询自己的内心,我到底爱不爱这个工作,答案是:爱!无关人际,无关利益,只爱那个讲台,爱和学生嬉笑和彼此成长的岁月!